休闲农业行业定义
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业景观为基础,通过提供观光、体验、娱乐、度假等服务,满足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的需求,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休闲农业 。
休闲农业行业分类
休闲农业活动的类型丰富多样,其中田园风光游主要围绕广阔的农田展开,以欣赏壮丽田园景观为核心,涵盖观赏农业生产过程、品尝和购买绿色农产品以及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等多元化旅游体验;园林观赏游则聚焦于果林与园林区域,开发了包括亲手采摘果实、游览美丽景色、赏花游玩、踏青野趣及选购新鲜果品等活动,旨在让游客沉浸在绿色生态环境中,深度接触大自然的美好;农业科技探索游依托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引领游客参观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新型种植品种,深入温室大棚内了解设施农业与生态农业运作模式,从而提升公众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知水平;而务农实践游则通过邀请游客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共享生活,亲身体验耕作、收获的乐趣,感受浓厚的农耕文化和乡土气息;另外还有农耕文化传承游,此类项目利用传统农耕技艺展示、古朴农具展览、遵循节气规律的农事活动演示以及农产品手工加工工艺体验等手段,精心打造富含文化底蕴的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农业 。
休闲农业行业发展历程
休闲农业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农民开始在自家农田里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并开展采摘、品尝等旅游活动休闲农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进入21世纪后,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目前,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行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选择。
休闲农业行业上中下游
休闲农业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这些环节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基础休闲农业 。下游应用行业则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通过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
休闲农业 我国休闲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全年接待游客量高达32亿人次,年度总收入突破8500亿元人民币休闲农业 。截至当年,全国范围内投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的单位超过了290万家,其中包含30多万个各类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经营实体,并且有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积极涉足这一领域。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休闲农业项目中,盈利能力并不理想,一项研究显示,每十个此类项目中,七家面临亏损状态,两家勉强持平,而真正实现盈利的仅有一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休闲农业固有的商业模式挑战以及土地使用政策限制等深层次问题。
与此同时,在旅游业整体格局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板块分别占据了53.28%和14.83%的重要份额休闲农业 。观望未来,《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预计至2025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人数将有望跃升至超过40亿人次的新高度,行业总收入预计将突破1.2万亿元大关,预测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稳健的3.8%。这强有力地揭示了中国休闲农业行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2010年起,我国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全国性计划,旨在精心打造并成功树立了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300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休闲农业 。这些示范区和示范点不仅扮演了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规律的角色,更是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且富有成效的发展。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包括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其中至少 1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并形成了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在“十四五”时期,以绿色引领、创业活跃,整合资源、传承文化,跨界融合、带农增收为原则,将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9年期间,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完成了对全国范围内129家星级企业的评审认证工作,这些企业涵盖了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休闲农业 。在这次评定中,湖南省、安徽省和吉林省表现突出,位列前三名,分别有19家企业(园区)、15家企业(园区)和17家企业(园区)获得了星级认定。
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跨度中,我国从事农家乐业务的企业注册总量经历了显著的扩容历程,从初始的2.6万家增长至了21.6万家,实现了三倍的增长休闲农业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阶段中的2015年,相关企业的注册增速达到了极为突出的38%。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已认定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总数达到389个,同时被确立为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数量共计641处。其中,浙江省在国家级示范县的评选中独占鳌头,拥有24个此类别示范县;而福建省与山东省则在国家级示范点方面并驾齐驱,各自坐拥33个示范点,并列首位。
休闲农业行业政策
休闲农业行业政策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旨在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休闲农业 。国家层面通过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措施,鼓励各地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特色发展休闲农业产业,打造绿色、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自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引导和支持休闲农业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同时强调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民利益保障的重要性。
日期
政策
内容
2013年《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休闲农业 。
2014年《关于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
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自己的土地、房屋等资源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 。
2015年《关于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休闲农业 。
休闲农业行业存在的问题
许多休闲农业项目所在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道路交通、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网络通讯等配套设施不足,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与满意度,限制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空间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项目普遍存在内容雷同、缺乏创新的现象,比如农家乐、采摘园等形式较为普遍,特色不够鲜明,难以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此外,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差异化经营策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但效益不高。
此外,休闲农业产业在土地使用、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政策瓶颈,政府对休闲农业用地性质的界定尚不清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本的投入和项目的长期规划休闲农业 。同时,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企业在环保、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影响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发展质量。另外,随着休闲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地区面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休闲农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休闲农业行业发展前景展现出广阔而充满活力的态势休闲农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方式,这为休闲农业行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国家层面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将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提供财政金融扶持等,为休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驱动因素休闲农业 。5G、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正在推动行业向智慧化、精细化发展,使得精准管理、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同时,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休闲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绿色农产品、推广农耕文化、打造特色民宿等方式实现多元业态融合。再者,市场细分与品牌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面对消费者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休闲农业项目逐步走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注重地域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总体来看,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光明,有望在持续创新和改进中,成长为我国现代农业体系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